当前位置: 首页 >>学生工作

防电信诈骗主题班会

 发布时间:2022-03-17  返回上页

电信诈骗,是犯罪分子利用手机短信、电话、邮寄传递和网络等通信手段实施的新型诈骗犯罪活动。近年来,随着国际互联网、通信网络的发展,新型的网络消费方式为广大群众带来了实惠和便利,同时也给不法分子利用现代通讯技术和网络结算方式实施诈骗等犯罪活动提供了可乘之机。由于此类犯罪投入小、回报高、隐蔽性强,已成为许多诈骗犯罪分子的首选。

一、认清识别犯罪方法

(一)电话诈骗

1.虚构子女出事诈骗。虚构子女、朋友出车祸、生病、违法需交纳罚款等为由拨打电话欺骗家人或朋友汇款。

2.虚构子女被绑架为由诈骗。虚构已将子女绑架,利用电话背景音(孩子的哭声、打骂声等)造成家人恐慌,要求家人立即汇款赎人。

3.冒充熟人虚构事实诈骗。冒充亲朋好友,以车祸、生病、违法需交纳罚款等为由实施诈骗。

4.冒充电信局、公、检、法、司等工作人员电话诈骗。不法分子冒充电信局工作人员以电话欠费等名义实施的一系列诈骗行为,或冒充公、检、法、司等国家工作人员,以事主账户涉嫌洗钱,诈骗等犯罪活动,利用事主急于澄清自己的心理,让事主将自己银行存款转入不法分子指定的安全账户的诈骗行为。

5.中奖诈骗。嫌疑人拨打受害人手机,称其手机号在深圳或香港某知名公司的摇奖活动中中奖或某公司为祝贺新产品上市创办移动号码开彩,奖金丰厚多达十余万甚至几十万元,通过语音电话的方式告知可亲自前往领取或银行转帐,受害人必定会选择银行转帐,然后告知其需交纳个人所得税、服务费和银行手续费等实施诈骗。

6.资助诈骗。诈骗分子往往会在开学前后,冒充资助工作者,以发放奖学金、助学金、生活补助等名义,引诱学生和家长上当受骗。

(二)短信诈骗

1.利用银行卡消费实施诈骗:不法分子通过手机短信提醒用户,称其银行卡在异地刷卡消费,如有疑问,可致电X号码。在用户回电后,其同伙假冒银行工作人员,利用受害人的恐慌心理,逐步将受害人引入转账陷阱,从而达到诈骗目的。

2.无理由汇款诈骗:通过手机短信发送”银行账号,要求速汇款“等内容用来行骗正巧要汇款的人员。

(三)网络诈骗

1.以提供博彩、股票资讯进行诈骗:嫌疑人以帮助选股票付酬劳、收益分成或帮受害人购买股票为由骗取受害人汇款。

2.发布虚假中奖信息诈骗:受害人上网时会显示QQ中奖或网络游戏中奖,要获得奖金必须先交纳手续费、个人所得税等名目,骗取受害人汇款。

(四)二维码诈骗

1.扫码送礼物。在商场购物时,遇到称“扫二维码”就能免费赠送商品的“推销员”,不能抱着“不要白不要”的想法顺手扫码。有些不法分子利用人们这种心理,通过各种方式诱导受害者扫描二维码。受害人在不知情的状态下登录预设网站自动下载木马病毒,导致个人信息、网银密码被窃取。

2.扫码关注公众号。有些人在路上会看见有人举着手中的二维码请路人扫描,说是初创企业做活动,通过扫描二维码拉粉关注公众号,可以支持他的创业活动。扫描后不久,手机中莫名其妙发来一个短信验证码,网银上所有的余额会被转走。

二、典型电信诈骗手段简析

(一)网恋前多问问自己“温柔帅气又有钱的小哥哥,为啥还需要网恋?”

当你渴望温暖陪伴,想要寻一良人白头偕老。交友软件上,陌生人的消息就会来的刚好。加上好友后发现,对方人帅优秀还开着超跑。

从此生日节日送来礼物鲜花,什么星座血型都和你特别的搭,说你是他心中的蒙娜丽莎,想要和你组建幸福温暖的家。当你以为真爱来到,其实一切不过都是骗子的圈套,套路话本,数据分析,让骗子轻轻松松就能投你所好,当你放下防备,准备投入“真爱”的怀抱,骗子就会露出真面目。向你推荐赚钱的“特殊渠道”,在博彩网站下注赌博,在投资APP购买股票,最初你将信将疑,但少量投入就能看到回报。你以为,找到了财富密码,发现了致富诀窍,其实这些都是骗子在后台操作制造假象,目的就是为了将你牢牢紧套。当你掏光了所有积蓄就会发现,你的股票走势都变成了下行路线,再联系你的“爱人”也已经消失不见,此时的你终于意识到自己是上当受骗,悔不该当初,不如把功课做在前面。

(二)投资理财前问问自己“素不相识的投资大师,为啥要执着于帮你充实腰包?”

很多网友都接到过这种电话,向你推荐一支股票,收益超高但是风险不大,有投资大师指导,不怕股市风云变化,如果你感兴趣,微信群可以加入一下,这就是投资理财诈骗的常见推广套路,如果没有忍住诱惑加入了投资群,你会发现,这里导师、客服、学员一应俱全,但是实际上群里除了你都是演员。无论是导师指导学员轻松赚钱,还是学员对导师称赞连连,都是骗子设计好的情节,目的就是让你放下防备,然后打款转钱。一开始你只是小额投入,想尝尝滋味,看着个人账户中的数字不断翻倍,你的心情也变得更加无畏,可是当你投入看病钱买房钱,甚至养老钱后,就会发现登录密码怎么输都不对,

接着投资网站也直接崩溃,回头一看导师客服已经全员撤退。骗子组团忽悠的手段其实并不高,遇到这样的套路要学会见招拆招,看到“保本高收入“的广告先稳住别飘。

[典型案例] 李同学是个十足的抖音迷,有事没事就爱刷上几分钟。上个月,李同学的一个抖音好友突然给他发来私信,说是要和李同学交朋友。由于平时也比较关注这位抖音好友,李同学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加了对方微信。聊了几天后,李同学感觉与这位朋友十分投缘,两人相聊甚欢。某天,李同学看到对方发布了自己的前女友和别人结婚了的朋友圈,便主动安慰了对方,两人由此逐渐成为了无话不聊的好朋友。在这之后,该好友每天都会发一些自己参加活动获10倍返利的朋友圈,李同学虽十分心动,但也只能默默羡慕着。没过几日,对方便主动向李同学说起自己已经走出失恋低谷,想要报答安慰过自己的人,只要李同学愿意参加活动,便会有10倍返利。三言两语后,本就心动的李同学便同意了。该好友给李同学推荐了活动组织者的微信,添加成功后,对方让李同学先转1314元,再转2099元,称只要成功便能返36666元。按照要求,李同学在对方提供的网站中输入邀请码1254,但输入后却显示自己成功将1254元转给了对方。李同学质问对方,对方称是他操作失误了,需要再次输邀请码,但不管李同学怎么操作,都是把钱转到了对方账上。多番操作后,李同学转给了对方10000多元……。李同学很是疑惑,但对方坚称是李同学自己操作失误才导致这样的结果。此时有些生气的李同学不再相信对方,便找到之间添加的那位好友,该好友让李同学按照他的方式重新再操作,结果又被扣款5678元和1818元。前前后后,李同学总共转了26986元,却一分返利也没收到,这才意识到自己是被套路了!

(三)裸聊前多问问自己“自己的身材,是否值得美女与你“坦诚相对”?”

突然收到陌生小姐姐的添加好友申请,点开头像看到一个美丽身影,你以为这是“艳遇”从天而降,其实这是以“裸聊视频”为媒介,进行敲诈的陷阱。在整个诈骗环节中,添加好友只是第一步,接下来,骗子还会诱导受害人,点击陌生链接或者下载APP,并通过APP中的病毒盗取通讯录。如果面对裸聊的诱惑你没忍住,骗子就会将这一“精彩瞬间”全程记录,随后他们会扬言扩散不雅视频,让你身败名裂,除非支付高额费用,否则就得和平静生活说声再见。残酷的现实直逼你的心理防线,这样的噩耗让你头晕目眩,面对威胁你感到心力憔悴,于是决定破财免灾直接付费,可交了数据费、管理费,会发现还有封口费。持续敲诈只因骗子吃准了,你问心有愧,在这里提醒大家,遇见裸聊诈骗千万别想着通过给钱来应对,保留证据第一时间报警,才有可能把犯罪团伙击溃,当然,更重要的还是要洁身自好。

(四)刷单前问问自己“动动手指就能赚钱的好事,为啥能轮到你?”

目前,兼职刷单诈骗是唯一一种周发案超过100起的骗局。受害人年龄方面,16岁至35岁的青年人最多,占比超过78%,其次为35岁至55岁的中年人,占20%;性别方面,女性受害人占比72.4%,远远高于男性。受害群体则以无业人员、务工人员、公司员工、大学生、个体户为主,此5类人员占比达到90%。通常,通过QQ加上一个电商平台商家,说自己为了提高商品销量,需要招人来把单刷。对方发来营业执照兼职合同似乎特别正规,如果还有疑虑可以先从小额任务做起,试一试也不亏,一开始小额刷单任务总能顺利领取佣金。其实这只是诱饵为了让你后续听从指挥,之后的你开始不满足于只赚五块十块,接了金额更大的单这样赚钱才会更快,但是却总是因为网络延迟而导致提交失败,重新刷了几次总有机器故障在阻碍,最后对方要求扫二维码直接转账,否则超时没有支付,未来的工作机会就会不在。担心前期投入打水漂的你不敢无动于衷,扫码支付后,对方说佣金返现要等确认支付成功,你还在安慰自己再等一等应该不会落空,等来等去却发现对方已经没了行踪。善意的提醒永远不会迟到,做兼职一定要选择正规渠道,今后看到“刷单”,就拉响自己防范意识的警报。组织刷单、参与刷单都是违法行为!不要轻信各种平台网站或手机收到的关于刷单信息!

[典型案例1] 学生蒋某在网上找兼职时,某自称正规企业hr表示有份刷单兼职可以提供给蒋某,她只需在支付时不输密码,选择由企业代付后截图发给对方即可。蒋某第一刷单笔金额是3000元,因为她开通了免密支付,这笔钱直接转入了对方账户。蒋某询问后,对方说完成刷单会退。随后蒋某关了免密支付功能,但到支付页面时,还没输入密码3000元又转出去了。对方解释说蒋某支付宝借呗有额度,要将支付宝借呗额度清空才行,于是蒋某将借呗额度全部借出并转入银行卡。之后,对方又以蒋某要完成接下来的订单才能解开禁制拿到退款为理由,引导蒋某重新创建了一个刷单任务,并使用企业代付。这一次支付时有企业代付的接触限制,于是蒋某就填写了支付密码,随即借呗里借出的这笔钱被转走。此时,对方告知蒋某24小时后方可退款。直到蒋某将此事告诉朋友,经过朋友的提醒,她才发觉自己被骗。

[典型案例2] 2020年2月28日,王女士报警:2月25日,她在一购物群内添加了推荐网络刷单的一个微信的好友。对方告知王女士,3-10分钟完成任务,无需垫付款,刷每单立返佣金20,商品是由王女士拍下后商家代付款,每天可做2-5单,每单利润20元,一单一结。王女士同意参与后,对方让其提供支付宝花呗的额度和淘宝的淘气值,称需要审核。审核通过后,对方给了王女士一个淘宝链接,让王女士在淘宝店内下单,但不需要付款然后截图发给对方。接着对方给王女士发来一个二维码,并告知王女士该码为商家付款码,按照对方指示,王女士扫码后其支付宝花呗被扣除了3499元。王女士质问对方,对方称王女士的支付宝账号有异常,让王女士在支付宝网商贷上贷款,并将贷到的11800元转到自己的银行卡上,再提到微信钱包中。随即又给王女士发了一次二维码,称该码为退款码,王女士信以为真,再次扫码后,又向对方支付了9800元,此时王女士意识到自己被骗了。

(五)收到逮捕令时问问自己“抓人还要提前通知,警察是不是怕坏人跑得不够快?”

突然接到自称公检法的电话通报,对方精准说出你的姓名还有身份证号,说你涉嫌贩毒洗钱拐卖还混过黑道,还发来了“缉捕令”。如果不及时处理就要冻结你的银行卡,停用你的手机号,飞速发展的剧情让你感到四面楚歌,赶紧解释自己是个好人,从来没有作奸犯科。对方帮你一查,原来是替犯罪分子背了黑锅,慌了阵脚的你赶紧问怎么做,才能把罪名洗脱。于是对方给出了“解决思路”,先把钱先打到一个“安全账户”,承诺查明真相后就会把资金返还原路,一旦你转了钱就中了对方的骗术,这类骗术主要通过恐吓让你心慌手抖。大脑一片空白变成他的提线木偶,不让你挂断电话和你聊得特别久,让你呆在网吧旅馆等封闭环境,不许四处游走,这件事对谁都不要讲,包括警察以及子女配偶,不给你机会冷静思考,堵住你被解救的突破口。请记住,公检法办案需要遵守一定程序,传唤你不会通过电话、QQ和微信等社交工具,如果对方要求配合调查可以,但是必须到派出所去,最后,如果真的不慎被骗,要立刻报警,并注意保留证据,争取将损失降到最低。

三、几种学生相关的电信诈骗

除上述的一些骗局之外,还有几种在学生群体中常见的电信诈骗骗局。

(一)注销网贷账号

不法分子通常冒充京×金融、36×借条、AI学贷、分QI乐、小MI金融等贷款平台客服,电话联系受害人,并通过伪造的“平台营业执照”、“客服工作证”等消除受害人的疑虑。为了获取受害人信任,不法分子会利用非法渠道获取的个人信息,在电话中准确报出受害人的姓名、身份证号、家庭住址、贷款等信息,实施精准诈骗。当受害人放松警惕后,不法分子谎称根据国家相关政策需要配合注销校园贷账号,否则会影响个人征信或产生严重后果。若是受害人未曾注册过校园贷,不法分子则谎称其身份信息被盗用注册了网贷账号,也需要配合注销。当受害人放松警惕后,不法分子谎称根据国家相关政策需要配合注销校园贷账号,否则会影响个人征信或产生严重后果。若是受害人未曾注册过校园贷,不法分子则谎称其身份信息被盗用注册了网贷账号,也需要配合注销。

(二)盗用QQ冒充好友

网络社交软件,传来一条消息,一好友称亲友正在住院,请帮忙转一笔钱应急……,转还是不转?这类诈骗受害者以学生群体为主,安全防范意识低。他们是QQ平台的活跃用户,社会经验较少,防范意识也不强。诈骗团伙盗取QQ账号后,一般是向账号内联系人群发虚假求助消息,收到联系人回复后再步步引诱上套。由于学生的回复率比较高,骗子发现规律后,常常选择在特殊时间段作案,以降低被电话、视频等验证的可能性,当然有的骗子甚至可以伪造视频。

[典型案例] 一个再平常不过的下午,大学生小丽的QQ列表里,一个头像闪烁起来,原来是好朋友初中同学小红,“小丽,我朋友遇到点事情,急用钱,我没绑定银行卡,给我你的银行卡号,我给你转1200元,你再用微信转给我的朋友,行吗?"小红随即发送了转账截图给小丽,还声称跨行转账,需要2至6个小时才能到账。但是小丽没有多加确认,由于余额不足,就先向“小红”指定的微信账号转入100元。随后,小红又以朋友此时在医院急需用钱为由,不断催促小丽借钱转账给她所谓的“朋友”。小丽之后还使用了花呗进行了借款,向其提供的账号进行转账,小丽照做转账两笔共计700元。

(三)游戏买卖与充值

1.骗子利用游戏平台的聊天系统和社交软件的游戏群,发布收购游戏帐号的广告,以“高价、便捷、第三方平台担保”等信息诱骗受害人,诱使受害人登入案犯指定的虚假交易网站进行交易,通过虚假交易网站上假的资金入账让受害人安心进行帐号交易,同时在虚假交易网站上以各种理由(交押金、银行卡帐号输错被冻结等)要求受害人充值才能提现,当受害人充值完成后,又以其他理由(系统故障等)需要受害人充值更多金额,直到受害人发现被骗。

2.骗子抓住玩家们的心理,根据游戏更新情况,在网上放出最先进的装备广告以及诱人的价格来吸引玩家。然后找出各种理由,要求玩家扫二维码,持续追加付款金额,直至受害人发现被骗。

3.骗子借助各类平台发布大量虚假广告,称可以低价代练游戏帐号,诱使那些急于求成的受害人将自己的游戏帐号、密码交给案犯,并要求受害人先支付一部分费用,案犯收到钱款之后再把受害人游戏内的装备、游戏币等洗劫一空。

[典型案例] 18岁的小潘正在玩一款手游,想给游戏充值购买里面的装备,正好看见游戏里面有人发公告称刷钻家QQ号,就添加了该QQ。小潘看了一下对方发给自己的充值套餐只要50元,就可以拥有很多装备和游戏钻石,比官方购买便宜很多,便心动了。第二天,小潘在QQ上联系对方,表示了自己想要刷钻的意愿。随后,对方就通过QQ来引导小潘进行操作,小潘先充值了50元的Q币到了一个QQ账号中,充值之后,对方跟小潘说,这是小潘的第一次充值刷钻,第一次刷钻需要充值500元才能领取成功,领取成功10分钟之内,这500元会返还到小潘指定的账户里面,小潘没有犹豫,就又充值了价值500元的Q币,但是对方又称,小潘的账号没有开通退款这一功能,还需要充值1500元来开通退款的功能,小潘又充值了价值1500元的Q币,充值到账后,对方说需要交纳手续费3508元,所有的钱会在之后一次性返还给小潘,这个时候小潘开始犹豫了,但是对方给小潘发来一张别人返现成功的图片,小潘想了想,还是选择相信对方。小潘又向指定的QQ账号里面充值了价值3500元的Q币,但是这次到账后,小潘还是没能如愿的拿到自己想买的钻石和装备,对方再次称由于刷钻操作过时,需要小潘进行3500元的充值,小潘再充值了价值1500元的Q币之后,对方还在找理由让小潘充值,这个时候小潘感觉到不太对劲,之后小潘发现自己的游戏账号也被封了,这才惊觉自己被骗了。

(四)网购退款

学生是网购的重要群体,诈骗分子非法获取网购买家信息后,以商品有问题为由,联系买家退款,退款过程中诈骗分子利用被诈骗对象对网络借贷的陌生,诱使买家进入网络借贷平台,在诈骗分子的不断指引下,一步步从网贷平台上借出现金并转账给诈骗分子。或是被骗子诱导到钓鱼网站,输入自己的银行卡账号、密码和验证码后导致银行卡中的钱被转走。

[典型案例] 2020年4月25日,汪某接到一个自称是百世快递的电话,对方称汪某的快递已经丢失了,现在要来处理他的赔偿问题。正巧汪某近期确实有百世快递的货物,于是相信了对方所说。对方让汪某登录支付宝,并用微信关注一个支付宝快回款中心的公众号。对方又让汪某下载拼多多,并让他加自己的QQ,随后让汪某在拼多多首页找充值中心,让汪某在对方商家合作平台充Q币走流水激活账号。汪某就往两2个账号里分别充值了1000元。汪某发现没有退款,对方又说是拼多多走不通就又让汪某去下载360借条。汪某又从360借条转给对方3772元,后意识到可能被骗,遂报警。

四、诈骗新套路

(一)免费送榴莲、大闸蟹,扫码进群

不管内容有多扯,总是有人会先基于相信“好友”这个人的前提下而相信他发的内容。骗子正是利用了人们相信朋友的这种心理,才来攻占你的朋友圈的,你的大意转发,其实已经属于上当受骗,被骗走的是比金钱还珍贵的信任感和靠谱度。当然,骗子大概率不会去验证你是否真的发圈,真正的目的是接下来的一步——让你进群。了解了群里的发言人是“托”的身份后,就能明白他们每一句话的用意,一开始的自问自答是暖场和释疑,以便主人尽快进入诈骗主题——兼职刷单。然后托们开始尽职示范,自说自演、自疑自夸。从你被诱惑开始刷第一单起,你就已经陷入了骗局。

(二)免费的产品,飞来的“横财”

小王在某二手交易平台上看到有人售卖某品牌耳机,标价是0.01元,卖家声称这是某品牌“原装正品”,小王心动了,决定立马拍下。下单时,小王发现邮费需要20元,但在免费耳机的诱惑下,他没管那么多直接付款了。三天后,小王收到了“免费送”的耳机,结果却是无法使用的仿品耳机,小王顿时领悟过来,这是给人骗了“邮费”。

无独有偶,小陈前不久在社交平台上看到一则免费领取行李箱的广告。客服声称只要转发宣传就可以免费赠送小陈一个行李箱。小陈转发后,客服很快告知小陈已经获得了领取行李箱的资格,并让他提供收货人信息。不一会儿,对方就称行李箱已经发货,并发来了快递单号。随后,客服又告诉小陈转发广告可以一折购买原价499元的名牌运动鞋。小陈看到对方发来的网页链接上,已经有很多人评价鞋子的质量不错。小陈觉得这很划算,于是直接支付49.9元购买了鞋子。几天后,小陈收到鞋子却发现所谓的“名牌运动鞋”其实就是做工粗糙的假冒伪劣产品,而行李箱一直没有收到。

(三)“免费送”生意链,一步步把你骗

“我已经领了,是真的哦”“点赞就能领,亲们赶紧哦”...在一些社交平台上中,你肯定经常看到这样的“免费送”转发。但你想过没有,巨大诱惑背后隐藏的其实是一个有着完整运行系统的“生意链”

(1)货物选择:小而轻、成本低的物品。1000元的品牌耳机、500元的复古女表...你以为这些朋友圈“免费送”的商品,都如标题宣传中所言货真价实?免费送的商品一般都是从电商平台批发而来,成本价通常就几元钱。不法分子将这些廉价商品包装成“名牌商品”、“网红产品”,动辄标价成百上千元,目的就是为了让受骗人心甘情愿地掏出数十元的邮费。甚至网络上可以找到专门为“免费送”、“刷单”服务的代发网站,2-3元的价格即可包含商品+快递费,不法分子只需在网站上轻轻一点,即可获得不菲的收入。

(2)营销渠道:社交媒体转发求赞。“免费送”活动通常活跃于各大社交网络平台,聊天或者刷动态总会看到一些人“求点赞,求转发,可得某某产品”。“免费送”的宣传页面上既有对产品本身的溢美,也设置了倒计时、假阅读量及点赞量、滚动的领取名单。骗子利用的就是人们“贪小便宜”的心理。看到“免费”两字,以及很容易满足的条件(转发分享、集赞),许多人就心神荡漾,放松了警惕。

(3)快递送达:邮费到付,付钱才让拆快递。当受骗人集赞完成、转发到群聊后,满心欢喜地找到商家“兑奖”时,商家才会告诉受骗人需要缴纳数十元的邮费,此时,受骗人往往不甘心白费了一番功夫辛苦集赞就直接付了快递费坐等收货。

4.失财失信,欲哭无泪

在不法分子的重重套路下,受骗者可能遭受以下几大损失:

(1)在转发集赞的过程中,受骗人也变成了帮助骗子宣传的“工具人”,为了获得领取资格,受骗者通常得配合不法分子进行转发点赞、邀请好友、拉入群组等行为,在无形中为不法分子进行了宣传,扩大诈骗范围,让热心的亲朋好友上当,成为了骗子的帮凶。

(2)姓名、电话、身份证号、家庭住址等本都是比较重要的个人隐私信息,但在“商品免费赠送”的诱惑下,受骗者往往会将这类信息如实“送给”不法分子。不法分子向外出售收集到的个人信息,导致无数的受骗者被频繁骚扰。

(3)除了骗取个人信息等手段,一些“免费送”的群也开始升级骗术,骗子们可能发一些信息诱导你投资、赌博、刷单。多种混合骗局相比过往单纯的“免费送骗局”诈骗邮费而言,损失更为惨重。

五、自我防护措施

(一)总体来讲,要从自身意识方面做到以下几点

1.不要有“贪图便宜”、“一夜暴富”、“天上掉馅饼”的心理。

2.注意保护个人资料信息,不可随意注册、填写自己的身份、手机号码、银行卡号等私人信息。

3.在做好自身防范的同时,积极向周围的亲人、朋友做好宣传,特别是平时独自在家的中老年、离退休人员等易受骗群体要注意提醒。

(二)牢记六个“一律”

陌生人谈到银行卡,一律挂断!谈到中奖了,一律挂断!谈到电话转接公检法要求汇款的,一律挂断!所有短信,只要让你点击链接的,一律删除!微信陌生人发来的链接,一律不点!只要提到“安全账户”的,一律是诈骗!

(三)牢记八个“凡是”

凡是自称公检法要求汇款的,都是诈骗!凡是叫你汇款到“安全账户”的,都是诈骗!凡是通知中奖,领奖要你先交钱的,都是诈骗!凡是通知“家属”出事要你先汇款的,都是诈骗!凡是所要个人和银行卡信息及短信验证码的,都是诈骗!凡是让你开通网银接受检查的,都是诈骗!凡是自称领导(老板)要求汇款的,都是诈骗!凡是陌生网站(链接)要登记银行卡信息的,都是诈骗!

(四)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

2021年6月,公安部推出国家反诈中心App,国家反诈中心app是一款能有效预防诈骗、快速举报诈骗内容的软件,软件里面有丰富的防诈骗知识,通过学习里面的知识可以有效避免各种网络诈骗的发生,提高每个用户的防骗能力,还可以随时向平台举报各种诈骗信息,减少不必要的财产损失。